在注册会计师(CPA)财务管理(财管)考试中,产品销售定价方法是历年高频考点之一,尤其在2018年考试大纲中占据重要地位。产品销售定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收入、利润和市场竞争力,是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决策内容。以下结合考点,系统介绍主要定价方法及其应用。
一、成本导向定价法
成本导向定价法以产品成本为基础,设定价格以确保覆盖成本并实现目标利润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:
1. 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:在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、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和的基础上,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加成。公式为:价格 = 单位产品成本 × (1 + 成本加成率)。这种方法简单易行,但可能忽略市场需求和竞争因素。
2. 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:以单位变动成本为基础,加上固定成本分摊和预期利润。适用于短期决策或产能过剩的情况,强调贡献毛益。
3. 目标利润定价法:根据企业的目标利润和预期销售量,反推产品价格。公式为:价格 = (总成本 + 目标利润) / 预期销售量。此方法注重整体盈利目标,但需准确预测销量。
二、市场导向定价法
市场导向定价法以市场需求、竞争状况和消费者心理为核心,主要包括:
1. 需求导向定价法:根据市场需求弹性和消费者支付意愿设定价格。例如,对于需求弹性大的产品,可采用低价策略以扩大销量;对于奢侈品或独特产品,则可定高价。常见方法有价格歧视和捆绑定价。
2. 竞争导向定价法:参考竞争对手的价格水平来制定自身价格。包括随行就市定价(跟随市场领导者)和投标定价(在招标中根据对手出价调整)。这种方法有助于保持市场地位,但可能忽视自身成本结构。
三、新产品定价法
针对新产品,企业常采用以下策略:
1. 撇脂定价法:在产品生命周期初期定高价,以快速回收研发成本并获取高利润,适用于创新性强、竞争少的产品。
2. 渗透定价法:以低价进入市场,迅速吸引顾客并扩大市场份额,适用于市场竞争激烈或规模效应显著的产品。
四、其他定价方法
1. 心理定价法:利用消费者心理特点,如尾数定价(如9.99元)或声望定价(高价位彰显品质)。
2. 产品组合定价法:针对相关产品系列,通过不同产品定价实现整体利润最大化,例如主产品低价、附件高价。
在财务管理中,选择定价方法需综合考虑成本、市场环境、企业战略和法律法规。考生应掌握各种方法的计算公式、适用场景及优缺点,并结合案例分析加强理解。例如,在2018年财管考试中,曾出现结合成本数据和市场需求计算最优价格的题目,要求考生灵活应用定价理论。
产品销售定价方法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,不仅影响企业短期盈利,更关乎长期发展。备考时,建议通过真题练习和模拟案例,深化对高频考点的掌握,提升实际应用能力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hflscw.com/product/215.html
更新时间:2025-10-19 10:11:50